--www.china-pub.com--
计算机图书 | 经济管理图书 | 原版图书 | 通信技术图书 | 外语图书 | 数学图书

《探索需求——设计前的质量》 (已出版)

原书名: Exploring Requirements: Quality Before Design
作者: (美)Donald C. Gause,Gerald M. Weinberg
译者: 章柏幸 王媛媛 谢攀
定价:¥39.00
丛书名:软件与系统思想家温伯格精粹译丛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Weinberg专题页面]  [部分样章免费下载] [《探索需求》相关赞誉]


关于“探索需求”

  美国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上将曾经说过,"计划本身什么都不是,而编制计划的过程就是一切"。我们认同这样的说法,并把它推广到需求过程:

  产品什么都不是,而开发的过程就是一切。
  或用另一种方式表达:
  发现什么都不是,而发现过程(探索过程)就是一切。
  这就解释了我们的题目:探索需求。

【Gerald Weinberg--"探索需求"讲座】 (本活动已结束,查看部分精华摘录)

主题内容: 探索需求
演讲人: 温伯格(Gerald Weinberg)
时间:2004年3月19日(周五)上午10:00-12:00,时间2小时
地点:此次讲座通过网络远程音频进行(具体操作方法见报名后的具体通知)
人数:100人(人数超过以报名顺序为准排列)
费用:免费
主持人:熊妍妍,温伯格中文网站负责人
章柏幸,温伯格丛书译者
主办单位: UMLChina网站(email to: seminar@umlchina.com
     清华大学出版社·闻洁编辑室(email to: shinebook@263.net
     互动出版网(email to: ycz@china-pub.com(邮件标题请务必写上“申请参加Weinberg "探索需求"讲座”)
活动具体安排,请访问:www.umlchina.com/News/Content/115weinberg.htm
报名表下载:http://www.umlchina.com/News/seminar040319.doc
想了解更多有关"思考者的心路之旅"系列讲座,请登陆:
http://www.china-pub.com/computers/subject/huodong/Weinberg/Weinbergxinwen.html

【千呼万唤始出来:《探索需求》出版】  

  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中曾经说过,“当代种种事件不同于历史之处,在于我们不知道它们会产生什么后果。……当历史正在进行时,它对我们来说就不是历史,它带领我们进入未知的境域,而我们又难能瞥见前途是什么样子。”。
我们在思考人类历史的时候有上述担心,同样,我们在思考未来产品的时候,一样有上述担心。这一担心,恰恰正是我们对于“产品应该是什么样的?”以及“产品将会是怎么样的?”这两个问题的担忧。
  经验证明,如果我们能够确定“产品应该是什么样的?”这一问题的答案,我们“将会”获得的产品与其“应该的”形态几乎差别不大。 实际上,正是因为人类活动当中绝大部分产品开发活动都不是技术革新活动,也就是说受限于技术瓶颈的制约非常之小,而产品如果不能够理想的前程,其原因恰恰在于非技术革新方面的原因:需求。
  我们的产品不同于旧产品之处,也在于我们不知道它们会产生什么后果。而我们探索需求,正是要去了解这一未来“将会”产生的后果符合我们的“预期”,这一“去了解”的愿望,促成了我们探索需求的研究。
  对于捉摸不定的人类的软性,如何固化成为难以驾驭的产品需求说明书,并随时准备为之进行合乎情理的变更,对初涉需求领域的人们而言,简直是难之又难。Gause和Weinberg两位曾经合作过《你的灯亮着吗?》的大师,再次携手来进一步探讨“如何找出问题的真正所在”。他们立足于需求领域中最为基础的话题,结合了60多年的行业经验,提出了一些能够帮助人们如何为其所需的东西而探索的技巧。这一成果,集中在一起就是即将出版的《探索需求》。
  开门见山,作者在该书中高屋建瓴地从方法论着手,讨论了需求过程中含混性的来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接着,作者就需求过程中最难起步的切入点、最难设计的面谈问题、最为夹杂不清的相关人员、最为冗长难缠的会议,进行了深入探讨。而后的章节,无论是探索想法的头脑风暴,或是面临冲突时的左右容与,还是需求探索的目标:功能、属性、约束条件、偏好和真实的期望,都是非常实用的工具。及至最终,面对探索所得的错综复杂的第一手资料,为了更大程度地提高成功的可能,并给予需求分析员结束一切的勇气,作者又给出了量化需求结果的六大主题。

书评:相识何必曾相逢

  一年之中,我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东奔西走(例如,写这几个字时,我正身处西南部的一家钢铁企业)为软件开发团队作指导之中,指导团队如何将用例驱动的面向对象方法真真正正应用到自己的当前项目中。贯彻的起点往往是需求技术,即用例技术。用例是开在上面的那朵鲜艳的花,它需要植根于丰厚的土壤――各种已有的有效需求实践,它们存在于这本或那本需求技术书籍中。不,我接下去不是说"我看过的这些书籍都很推崇《探索需求》"。事实上,被推崇的经典书籍很多,《探索需求》淹没其中,又因年代较久,没有引起我的注意。
  直到有一天,我在马桶上看Dean Leffingwell的书,这位Requisite公司的CEO、RequisitePro【1】的开发者在他的书中说,RequisitePro的思想起源于Donald Gause和Jerry Weinberg的著作,尤其是《探索需求:设计之前的质量》――这比10位专家大叫"经典!经典!"更能打动我,我开始对这本书有了浓烈的兴趣。可惜,这本书不象其他一些书一样,那么容易弄到"电子版"。只有再次翻开那些我看过的书,看到Donald Gause和Jerry Weinberg的著作被引用时,感觉果然有所不同。再后来,我又发现《探索需求》出版10年之后另一本可爱的书《掌握需求过程》是由Weinberg写的序,于是再次从侧面印证了我的想法。
  碟子里一个包子,一个馒头,你吃了一个下去,包子还在,为什么?答案是:你吃的是馒头。这个简单的道理,就是有人假装不懂。上面的话不是我说的,是古龙说的【2】。同样,无论如何腾挪闪躲,你最终要交给客户一个满足需求的软件。这个简单的道理也经常有人假装不懂,他们宁可躲在办公室把玩"技术",也不愿去和涉众交流。经常有开发人员问我,"老师,要编写用例文档,那岂不是很烦?"我经常会表达我的愤怒,"用例文档是编写出来的吗?是通过和涉众交流提炼出来的!写几个字你都觉得烦,我敢肯定用例文档背后隐藏的艰苦工作你从来没有去做过。"
  我猜想,《探索需求》应该就是使这种"艰苦工作"变得容易一些的一本书。现在,我终于有机会真正看一看这本书了。
它会不会象无视频时代的网恋一样,结局大多是见光死?
  且听下回分解。
  Think(UMLChina首席专家)

【1】RequisitePro,领先的需求管理工具。1997年被Rational收购,2002年,随Rational被IBM收购。
【2】《陆小凤传奇之银钩赌坊》,古龙 著


【《探索需求》相关赞誉】

  “本书是现代需求技术的基石,我们强烈推荐需求工程师阅读此书。”
             ——UMLChina

  “高斯和温伯格……照亮了产品开发过程中重要而又最黑暗的部分:获得对需求的正确的理解。本书提出了一系列极好的原则,并通过贴切而又发人深省的实例对之进行充分的阐述。”
             ——Barry Boehm,《软件工程经济学》的作者,UCLA

  “一本出色的书——独特、发人深省而又有趣。这是任何从事需求过程的人员的必读书。”
             ——Claude W. Burrill,总裁,Burrill-Ellsworth Associates, Inc.

  “为系统分析员的觉悟提升而作。”
              ——Tom DeMarco美国大西洋系统行会的负责人之一,《人件》、《最后期限》、《与熊共舞》等多部作品的作者

  “读完此书之后,你不会再相信那些过时的需求——不管它是谁交给你的,也不管它是以一种多么严肃或疯狂的方式移交给你的。你将给自己装备大量的亲自发现真正需求的方法。”
              ——Ken de Lavigne,IBM 质量研究中心高级成员

  “本书标题指出,探索需求确实意味着设计前的质量;而全书内容则提供了解决它的社会的、心理学的和理性的过程。高斯和温伯格在这一主题的经验和能力超出一般。”
             ——Harlan D. Mills,佛罗里达科技大学教授

  “长期适用且强烈需要的……阐述如何处理产品需求的第一本书……确保产品的价值。”
             ——Judy Noe, Partner,The Strategic Advantage

  “本书非常即时,它集中提出了从过程视角来抓获顾客需求的明确步骤……通过清楚而生动的例子,用一种简洁的、实际的而又轻松易读的风格,高斯和温伯格清晰地展示了需求过程不仅仅是管理工具,它还是隐藏在开发产品背后的整个公司的原动力。”
             ——Gabriel A. Pall,副总裁,Juran Institute, Inc.


Copyright 2004 China-pub.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