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pub  
您的位置:china-pub网上书店 > 青春文学 > 《文人自在杀气》

《文人自在杀气》

[基本信息]

分类:文学随笔   书名:《文人自在杀气》  

作者:大仙   开本:32K/ 页数:288(278)

出版时间:2012年5月 定价:28.00元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ISBN:978-7-5113-2253-1

CIP分类:Ⅲ. ①文学评论-中国-文集 Ⅳ. ①I206-53

项目中心:星河中心 责任编辑:张园雅

存货大类:文学 存货小类:随笔

[关键词]

大仙 张爱玲 林徽因 海子 北岛 顾城 文人 随笔 专栏作家

[内容简介]

《文人自在杀气》大仙,京城文化名人、著名诗人、专栏作家大仙的随笔集,是一本对本世纪的文艺以调侃,对上世纪的文艺以怀旧,是一部癫狂的文艺气质评论专集。《文人自在杀气》他的文字另类,独特,有趣,冷幽默,同时不失犀利与深刻。

后现代主义的文字高手必须掌握文字大范围穿插的技能,永远成两翼张开之势,合围精神的核心,并漫步于思想的轴线,随时可分兵奔袭每一个目标。(大仙)

[作者介绍]

大仙,诗人,作家,随笔艺术家、中国重量级专栏撰稿人。1959年生于北京,祖籍热河宁城。出版过诗集《再度辉煌》、小说《先拿自己开涮》、《北京的金山上》、随笔《一刀不能两断》、《20不着46》、《前半生后半夜》、《一剑不忍封喉》、体育评论集《休等英雄迟暮》。

[图书卖点]

1、 大仙的散文随笔,开创了中国90年代的“随笔后空翻”,其短小精悍的随笔技法,成为60后、70后文艺女青年的镇宅瑰宝;

2、 大仙语言风格犀利、幽默;本书中更是对众多文学界大师级人物进行了调侃。

[编辑推荐]

·大仙,与毕熙东、李承鹏并称为中国足球三大评论家

·曾著有《北京的金山上》、《一刀不能两断》、《前半生后半夜》等作品,人称“夜店小说之父”;

大仙的散文随笔,开创了中国90年代的“随笔后空翻”,其短小精悍的随笔技法,成为60后、70后文艺女青年的镇宅瑰宝;

·进入本世纪,大仙的生花妙笔更多的是献给80后,顺便留点给90后。有关都市夜生活以及情感白刃战的随笔,随着大仙犀利悲怆的笔触,一把抢占了80后灵魂的制高点。从60后到90后,甚至到00后,都被大仙一语贯通——不忘60后、善待70后、热爱80后、发现90后、等待00后!

[建议上架]

畅销书·文学随笔

—————————————————————————————————————————————

经销商:天津华文天下图书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西区丹棱街18号创富大厦3层 电话:010-82605959

[目录]


 

第一章 无骨的白手臂

张爱玲的凌云剑法·02

林徽因强于张爱玲·05

采访张爱玲·08

情魔徐志摩·11

情死徐志摩·14

带着镣铐跳舞·17

跟日本女生聊文学·21

收他臭腐 还我神奇·24

鲁迅旧体诗的人情味·27

兴拿鲁迅说事儿·30

鲁迅千夫指指的什么·32

鲁迅幸福感丧失·34

鲁迅为啥烦林语堂·36

庐隐胜过谢冰心·39

第二章 遇当歌对酒竞留连

春天读柳词·42

红楼女诗青·45

百花洲 燕子楼·48

古典诗歌不会灭亡·50

银行排队念古诗·53

我是电大的·56

有关故垒西边·59

诸葛亮没亮·61

春花秋月何时鸟·64

跟白居易混夜店·67

范蠡也想弄他弄他·70

杨玉环与东三环·73

屈原吃的不是落花·76

远游·78 

文明五千年是穿出来的·80

三合一·82

偶在川上曰·85

李清照独下兰舟·88

中国文化梦之队·91

第三章 我在云吹间载浮载沉

不胜千岁寒·94

魂魄追击令·96

王朔统领实力榜·99

你不危机谁危机·102

铿锵恶搞·105

厕所风云录·108

火星,十万火急·110

85后写作·113

新知识青年 ·115

后现代主义晚餐·117

北京文化直穿内心·119

语文不是人文·122

诺贝尔折磨中国一个世纪·125

哈利波特大·128

有位怨妇 在水八方·131

金庸之庸 古龙之龙·134

温瑞安的试剑山庄·137

第四章 我行走在街道和大气层之间

暮色苍茫看劲松·140

从金融街到三联书店·142

怀念老三联·145

文学中年在成长·148

上世纪文人·150

搞文学搞对象·152

只投稿不乱搞·154

公车上书·157

游吟在女人唇边·160

倚着目光的栏杆·163

太阳暂不升起·165

哪里有惠特曼·168

你挡住荷尔德林了·170

从空旷到空旷·173

最近玩把气质·175

生活没别处·177

第五章 灵魂深处爆发革命

金山上上签·180

把词语看了 专栏写遍·182

高调中一声低叹·186

从一刀到一剑·188

实名制写作·190

酒精写作·192

题在哪儿·194

六字名 比较牛·197

短病相接·200

拍我一跟头·202

几片词语·205

我的语言泼向你·208

文字呼吸力·210

语盐·212

琴流感·215

重温意识流·217

寻找我们的指纹·219

我们何时方在·223

诗歌大面积降临·225

第六章 灵魂比剑更强

传记是灵魂的骇场·244

逝者如伍尔夫·248

从此人间无橡皮·251

驶向拜占庭·254

顾城也写麦子·257

海子:以命为诗·260

决定歌唱·263

诗歌的CBD·266

为了一首诗·268

抒情诗开始的地方·270

除了太阳 一切沉沦·273

天资保证心灵·276


 

[精彩试读]

魂魄追击令

《致女儿书》实际上可以分两方面看,一方面是王朔的家史以及对女儿的倾诉,另一方面则是他的生存历练——孤高的人生观以及对日常事物的挑战。我比较看重的是,后一方面——刺激灵魂,壮大精神!

王朔在序言中说:“疼有多疼,疼一般什么时候来,来的时候多长,什么时候能过去,实在过不去怎么办?小说、文学就是聊这个,分析人、还有性——的。所以女的爱看小说,也懂小说,简称知音。”没错,文学就是打击人类的疼处,当然,也是疗救生命的痛处,而人类容易被疼痛包围的,往往是女性,在于女人的内心过于敏感纤细,那些不用洗面奶就能以泪洗面——以日月洗灵魂洗出一片空灵的女性,往往是容易被文字击中的人,也是文学作品必须链接的对象。

在这个男权称霸的年代,女人是易碎品,碎了又把自己拼起来,虽然拼得不像从前那样完整,但,却拼得比从前更有棱角,在男人喜欢用武力征服世界的同时,女人柔媚的刀锋多捅向内心。在物质逼人的年代,男人的恶习要比女人多出一些,女人本身是干净的,多是被男人带脏的。所以,文学语言要与女人达成一致的呼吸,按女人的心理节奏气韵悠扬。所以王朔称女性为文字的知音,我则一贯认为——字儿是码给女人的。

虽然是《致女儿书》,但篇章中仍有一些王朔昔日混迹酒桌饭局的铭心场景,在“大笨象”、在“基辅”、在“昆仑新罗”、在“苏丝黄”,这些21世纪之初主要混的场合,的确有很多老干葱与新少女之间人情言语的历史交流。那句著名的“崩溃就是想起了以前的历次崩溃”,在几年前的夜场中经久传唱。比如,我们常爱跟感性女子说:扛过秋天你再崩溃。感性女子却说:要是我把秋天扛崩溃了呢?

2005年在“蒋酒”,王朔开了一瓶杰克丹尼,一瓶很快就净饮而光,朔爷又开了一瓶,又光,进入喝聊并骇的境界,然后是走骇。所谓“走骇”就是谁撤都不辞而别,抬腿就颠儿,等我扛到最后再细数眼前人,全都不是原来那拨,可又开了酒在喝在聊。然后这些聊的这些混的转天就忘,个别精华处则埋藏心底,成为日后码字的灵感。

说王朔现在有些通灵了,这话应该不假,比如他说——一闭上眼就在另一个世界里,一个是视觉存在,一个是文字思维,就像电影画面上打出的一行行字母,字幕消失了,自我也消失了。

码出的字迹一旦成为灵魂的疾病、思想的创口、肉体的苦行僧、意志的清教徒,就会达到这种不假思索的通灵感悟,作家就是给人类发布“魂魄追击令”的怪癖之士,他一举手一投足,精神一涅槃一轮回。

我还觉着,王朔的《致女儿书》还应该是给生于1985至1995这一代中国网络的追风少年看的,这本身就是一部丰富的成人童话,把历史和现实搭配得残酷而浪漫。中国这代网络青年,内心太苍白,精神太空虚,需要《致女儿书》给他们带来很多血肉,从而成为血肉丰满的一代有志青年。不要以为90后还很幼稚,93年出生的14岁的小小少年,都知道什么叫“伪摇滚”了。

——我们都是上帝,人这一生,是我们精神分裂时的一个浮想。

王朔的《致女儿书》,直取人生核心,不,连核儿都不要,直取心!

北京文化直穿内心

从理论上说,我是一小市民,是一个生活在北京市的居民,所以叫市民。我不高大、不伟大、不博大、也不宏大;有些弱小、狭小、渺小,抽冷子撮回麻小,所以我是小市民。

我比较怵一种文化,就是貌似文化,就是把什么都整成文化,五千年的中国就是文化堆积太多了,把自己压得直喘,离开文化不会说话,会说几句的,还不是人话。

我在北京从小混大,北京是一种怎样的文化,到现在我都没搞清。你可以说它是胡同文化、四合院文化、军区大院文化、七大姑八大姨文化、北漂文化、国贸中心文化、哇塞欧克欧耶我靠文化,拧巴没谱既二又怨文化,你甚至可以说它是温柔白领与火辣麻小撞击的文化,是“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与“过把瘾就死”巅峰对决出来的文化,是那英王菲与雪村刀郎火并出来的文化,是三里屯后海簋街与CBD金融街中关村互相影响的文化,是圆明园画家村与798后工业艺术区演变的文化,是南锣鼓巷与世贸天阶互相瞧不起的文化,是炸酱面勾搭金钱豹金钱豹纵容炸酱面的文化。其实,北京文化有时就是一杂种,看过张元拍的《北京杂种》没?没看过回家看去。你可以说北京文化显得杂乱无章,但北京文化特别牛的就是——在杂乱无章中,理出一套章法。说白了,就是那种——蓬勃的交叉,多元的凝聚,二的超脱,牛的无理!

北京,如今的紫禁城就是一座后现代城,在这座城里有各式各样的文化。有下午三点半准点儿到报摊买《北京晚报》的大爷大妈,有在晚霞消失的时候准时出现在青鸟健身中心的风雅小资,有夏日在建国门古观象台下狂敲三家的膀爷,有深秋于星巴克独闷卡布基诺的怨妇,有的人在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的磨叽中把人生彻底耽误,而有的人在爱你没商量的拼搏中起死回生,有的人在理性的平安大街与癫狂的五环路上游刃有余,有的人在冷漠的婚姻与焦灼的婚外恋中一败涂地。

北京的文化,比伦敦激昂,比巴黎亲切,比纽约稳健,比东京大气。它给人们提供的空间感、归属感蔚为辽阔。可以就近比较上海和广州,上海接近西方,广州接近港台,北京接近内心!

北京文化,就是大大咧咧而又不动声色,为什么不动声色?因为只动女色。一个男人一旦不动女色,就没特色。不管是什么文化,都是血肉铸成,有血有肉所以血肉模糊。北京文化,绝无一定之规,直穿内心,环绕肝胆。

1985年,我交的那个798厂青涩的98女郎跟我说:见着咱爹,你未来的老丈干子,别谈文化。我问:那谈什么?98女郎说:谈什么还用我教?工人家庭,你跟我爸多谈谈酒。

于是,六两“通州老窖”,我摆平她爸!

 

分享到:
上一篇:《凯恩与阿贝尔》
下一篇:《问骨》

推荐图书频道